跳到主要內容

AI圖像惹議 跟風心態 引發耗能侵權問題

聯合報/R09版/好讀周報國際力
陳韻涵
2025年4月21日   人氣: 171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新聞故事:社群媒體充斥人工智慧(AI)生成工具的漫畫風格或公仔圖片,卻引發消耗能源、侵犯隱私與智慧財產權的爭議。

 

近期流行以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把照片變成吉卜力、柯南等漫畫風格的圖像,或包裝為公仔玩具盒。這股看似無害的趨勢,潛藏著人們「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FOMO)的情緒,卻忽略了相關圖像資料智財權與安全的風險。

 

使用者上傳照片到AI平台,輸入希望將照片轉換成什麼風格等指令,經過片刻等待,便會得到想要的新圖片,包括各式風格的照片,或是公仔商品盒等。

 

由於擬真程度高,不少使用者會輸入真名等詳細個人資料,進一步客製化專屬公仔。

 

然而,就像是一般的生成式AI工具,這類圖像產生器也會詢問使用者或直接添加虛假內容,還可能會根據其訓練資料改變使用者的外表。

 

不只個人使用者跟風,就連品牌廠商也跟上這股潮流,吸引點閱並擴大宣傳。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深究流行趨勢,其本質便是必須跟風以免錯過,而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社群媒體分析師潔斯敏‧恩伯格(Jasmine Enberg)表示,「生成式AI讓人們能夠更輕鬆、快速地創造和掌握趨勢」。

 

恩伯格指出,「AI技術讓數位生活融入日常」,AI趨勢肯定會更頻繁地出現在網路資訊中。

 

但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AI責任教授吉娜‧內夫(Gina Neff)批評,AI工具大量消耗能源,數據中心一年的耗電量,比117個國家或地區還多。

 

科技雷達(TechRadar)主編烏蘭諾夫(Lance Ulanoff)在評論AI生成圖片趨勢的文章中寫道:「每當我們創建一個AI網路迷因,就會扼殺一棵樹。這種說法當然誇大,但可以肯定的是,AI內容生成並非零成本,也許我們應該考慮用更有價值的方式去運用它。」

 

除了能源問題,專家也提出AI圖像侵犯個人隱私,以及受版權保護的藝術作品,可能被用於再次創建免費生成圖像技術的憂慮。

 

日本著名動畫師宮崎駿曾在紀錄片中透露,他厭惡AI生成動畫,認為那是「對生命極大的侮辱」。

 

公關與創意機構「MSL UK」的社群和網紅總監喬・布羅米洛(Jo Bromilow)說:「若要妥善運用AI,就必須妥善訂立規範。試問幾張可愛、有趣的圖像,真的值得使用者犧牲隱私嗎?」

 

相關文章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氣噗噗大挑戰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有圖有真相?
有圖有真相?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