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企業AI徵才爭議多 勞部研擬指引

聯合報/A5版/話題
葉冠妤、李柏澔、楊惠琪
2025年4月21日   人氣: 149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國內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考慮使用AI徵才,但因可能暗藏就業歧視,也有侵犯隱私、違法解僱疑慮,勞動部正研擬訂定指引。學者認為,台灣AI人權落後,法律保障不足,不該浪費時間訂沒有強制力的指引,應該立法解決。

 

根據勞動部台灣就業通「二○二四AI世代求才條件大調查」,百分之三的受訪企業已使用AI作為面試工具,百分之卅四點三的企業考慮使用,但是,國外經驗顯示用AI篩選履歷可能衍生爭議。亞馬遜二○一四年建立AI自動化招聘分析系統,以過去十年聘僱資料來訓練AI,選出前五名候選名單,但卻因為男性獲聘居多,導致AI篩選結果嚴重偏好男性,亞馬遜因而在二○一八年停止用AI篩選履歷。

 

一一一人力銀行特別顧問、致理科大行銷流通管理系教授何啟聖表示,對企業來說,AI招募速配發揮功效,能夠協助面試者進行職能適性測評,也能精準篩出履歷,節省邀約面試的時間與人力成本,但台灣多為中小企業,不太需要AI選才,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約僅一成使用AI徵才。

 

一名勞動學者指出,AI在企業招募、勞動管理、績效評估、離職預測管理、解僱上都可能衍生風險,歐盟去年立法明列七種情況下使用AI必須受管制,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也陸續發布指引,包括企業徵才過程使用自動化工具應注意事項、AI就業歧視的判斷標準,當種族、性別、身障等受保護群體參與企業徵選錄取率低於未受保護群體錄取率八成就會被判定就業歧視。

 

勞動部綜規司司長王厚誠說,二○二三年五月已啟動人工智慧法制議題專案小組,舉辦十二場次會議,正研擬人工智慧運用於勞動市場的相關指引。

 

不過,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認為,指引沒有強制力,不能解決問題;歐盟去年規定廿七個會員國都必須立法。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也建議,政府應全面檢視現行法規,評估修訂需要,才能確保勞工權益不因科技發展受侵害。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傅柏翔表示,美國、歐盟法令皆要求企業若使用自動聘僱決策工具必須揭露資訊、有人為把關,勞工也有權提出異議,但顧慮營業機密,企業對資訊揭露程度難有共識,美國紐約市立法時便遭受反彈,最後實際申報告知的企業很少,政府也不敢開罰,管制流於形式。

 

相關文章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氣噗噗大挑戰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有圖有真相?
有圖有真相?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