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I法制 Google獻策:從產業思考

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
馬瑞璿
2025年4月24日   人氣: 102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AI(人工智慧)應用蓬勃發展,全球政府都在思索如何針對AI產業進行監管,歐盟、中國大陸都已有相關規範,台灣AI基本法目前仍在討論中,身為AI技術發展的領頭羊,Google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Eunice Huang建議,台灣政府立法時,可以思考人才往哪裡去、創新從哪裡來,政府必須因應產業發展方向,進行適度管理。

 

美國、中國大陸是全球AI發展最快速的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AI法規制訂上策略相當不同。其中美國總統川普認為AI是非常重要的發展,不能過度規範、箝制AI產業發展,要讓科技公司有足夠空間研發,因此AI法令規畫相對寬鬆,目前在聯邦層級的法令並沒有明確的AI管理法案,不過,加州、科羅拉多州已考慮推行相關規範。

 

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早開始監管AI的國家之一,主要是針對深偽技術進行禁止與管理,不過,大陸的監管框架非常強調本地社會脈絡,科技發展需要符合政治理念。

 

歐盟希望積極發展AI科技,但已經訂立非常嚴格的AI基本法,依法歐盟不只針對AI模型本身進行管理,就連AI應用層都要進行管理,企業必須花費龐大力氣與資源才能符合法規,這是很多新創或者小型公司難以達到的。

 

比較特別的是日本,日本立志要成為AI發展最友善的國家,法規相對寬鬆。因為日本首要目標是提高社會、公部門對AI的使用,因此日本國會目前的AI法令草案屬於鼓勵性質,並未嚴格箝制AI發展。

 

Eunice Huang指出,日本法令採取的立場,比較像是制定AI技術的基本管理框架,但有疑義之處,仍利用現行法令管理,她舉例說,「假設聊天機器人吐出我的個人訊息,這會侵犯個人隱私,就使用隱私法來處理,而不是額外訂定一個新的法令」。

 

對於台灣AI基本法立法方向,Eunice Huang提出兩點建議,第一,要根據證據去訂立規則,雖然AI會有潛在的危險,但政府毋須針對想像的、或可能性風險做出太多規範,否則將會箝制AI創新發展,第二,新加坡、日本政府目前的AI法規管理相對寬鬆,但仍保留了未來監管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政府要靈活應對AI的未來發展,現在毋須管理的部分,可以先不管理,但如果未來有必要進行管理,政府也可以訂定不同規則,進行適度監管。

 

相關文章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氣噗噗大挑戰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有圖有真相?
有圖有真相?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